2025年海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团队介绍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次数:

一、微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团队

招生导师:陈晓

合作导师:牟长军(微山县渔业养殖试验中心)

团队其他成员:李丽芳、宋雯、王春荻、马明珍

团队简介:海洋微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团队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应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手段,探讨微型生物对环境变化压力的响应机制;

2.纤毛虫原生动物为核心的基因-物种-生态系的多样性与进化;

3.近海及远海的以原生动物为核心的海洋微型生物的宏观/微观生态学、生物地理学与分布格局;

4.以草履虫、四膜虫等纤毛虫原生动物模式种为研究对象的染色质生物学、基因重组等。


二、生物资源挖掘与功能评价团队

招生导师:张伟、杜宗军、李霞、叶萌祺

合作导师:王明义(威海市立医院)

团队其他成员:龚亚、吕新芳、穆大帅

团队简介:建设了“海洋微生物系统学”、“海洋微生物酶研究与利用”和“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发”“海洋活性物质筛选与评价”、近海及滨海湿地生物碳汇驱动机制等研究方向。团队目前重点聚焦的研究内容:

1.微生物生物资源发掘及其参与碳循环途径研究;

2.近海及湿地碳汇潜力及其相关要素识别;

3.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发掘与功能评价。


三、现代海洋牧场科学与技术团队

招生导师:姜昭阳、丛伟、孙晓红

合作导师:王先艳(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孙永军(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孙明(山东现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刘圣聪(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陈原(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宋喜红(威海市海洋与渔业监测减灾中心)

团队其他成员:陈景帝、祝茜、李志华、谷珉、梁振林、刘春利、朱立新、昝肖肖、张鹏、谢武德、郭战胜

团队简介: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1.湿地海洋牧场:主要研究海水养殖碳汇效应与环境承载力,主要海水养殖物种碳汇机制,气候与环境对渔业碳汇的影响。

2.人工鱼礁牧场:主要研究人工鱼礁水动力学,人工鱼礁生物环境效应,鱼类全生活史海洋牧场相关理论与技术。

3.深远海牧场:主要研究深远海网箱工程力学,深远海养殖饲料与病害防控,深远海养殖与风电融合技术。

4.海洋牧场产品综合利用:主要研究海洋生物材料、海洋新食品以及海洋活性物质利用的原理与技术。


四、天然药物生物智造团队

招生导师:汤亚杰

合作导师:张涛(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团队其他成员:赵巍、姚婷婷、王珊、李红梅

团队简介:团队长期致力于“天然药物生物智造”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建立了天然产物“新分子、新反应、新药物”上下贯通的“天然药物生物智造”研究新范式,为天然产物“出新率低、成药性差、合成效率低”研究瓶颈的突破提供解决方案。

1.新分子:以鬼臼毒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百万级药靶、千万级活性毒性/药代、亿级小分子化合物等数据库,构建预测分子结构改造的多任务学习训练集。基于临床患者需求建立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系统,采用trRosettadiffusion等算法,迭代学习成药性,自主搭建药物分子智能设计模型。设计靶向性强、高效低毒、生物利用度高的鬼臼类衍生物。

2.新反应:基于化学结构与反应规则相似性的BioNavi-NP等预测模型,结合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QM/MM)等多尺度计算,构建目标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智能设计系统。探究非天然供体引入及化学键立体选择性控制的酶学机理,建立目标产物人工生物合成途径,实现目标产物的“从无到有”。阐明人工生物合成途径与底盘细胞的适配机制,构建合成效率提升的细胞工厂,实现目标产物的“从低到高”。

3.新药物: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创制为目标,构建临床肿瘤组织来源的不同分型癌症PDOPDX药效评价模型,从新分子库中挖掘高活低毒的鬼臼类候选药物。深入开展候选药物的药代/毒代等成药性研究,推进候选药物申报临床试验,努力开发为具有全新抗肿瘤机制I类抗肿瘤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