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汤亚杰,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2005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学成回国,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生物智造”领域的科学研究,主持的科研项目 “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的理论与方法”获2016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工业微生物发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1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4年入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7年获得中国化工学会候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2022 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专家,2024年先后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应邀出任Spring学术期刊“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副主编。
报告简介:自2005年至今,汤亚杰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天然药物生物智造”领域的研究,建立了以典型天然产物鬼臼毒素为代表的“新分子、新反应、新药物”上下贯通的“天然药物生物智造”研究新范式。(1) 新分子:系统总结了鬼臼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及其成药性修饰方向,解析了鬼臼类衍生物与微管蛋白、拓扑异构酶II等靶标的复合物晶体结构,通过基于复合物晶体的分子动力学分析→新分子与靶标的柔性对接→ ADMET成药性预测等计算,设计了系列具有一靶双点作用的含氮杂环鬼臼类先导化合物;采用基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选择性的表型筛选药物设计思路,将前期研究中有利于提高活性、降低毒性和改善生物利用度的分子片段进行集成,设计了系列高效低毒的鬼臼类先导化合物。从而构建了具有成药潜力的C-S/C-NH/C-O键取代的鬼臼类新分子化合物库;(2) 新反应:含硫药物约占美国FDA批准药物的20%,其合成方法是该类药物的“卡脖子”问题。首次创建了C-S键取代鬼臼类衍生物的全细胞非对称生物合成的新“引硫”方法,实现了高效生物合成C-S键连接的鬼臼类候选药物αFOD。相较于天然产物的C-S键合成机制解析,真正意义上通过生物法实现了非天然硫供体参与的C-S键不对称构筑,突破了含硫药物分子合成的瓶颈;针对手性胺类药物合成难的挑战,开发了鬼臼类手性胺的化学酶法体外合成路线,将突破亚胺还原酶对大位阻酮—大位阻胺的底物体积限制,拓展亚胺还原酶催化的边界;针对分子结构复杂的C-O键糖基取代鬼臼类候选药物,建立了“酶-化学-化学”3步法合成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β-D-葡萄糖甙,总产率由5步化学法合成的5%提升至53%,实现了人工生物合成途径的“从无到有”;(3) 新药物: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创制为目标,构建了临床肿瘤组织来源的不同分型肝癌和胰腺癌PDO和PDX药效评价模型,从新分子库中挖掘到抗肝癌和胰腺癌体外活性达到纳摩尔级的C-NH键杂环取代鬼臼类候选药物,其体内实体瘤的抑制率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肝癌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和胰腺癌化疗药物紫杉醇,具有良好的抗肝癌和胰腺癌I类新药开发前景;针对化疗药物普遍存在骨髓抑制等DNA毒性强的问题,成功挖掘到无DNA毒性的C-S键杂环取代鬼臼类候选药物,其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间选择系数达到了137 (奥沙利铂为1),体内抗肿瘤活性强且整体毒性低,有望开发为高效低毒的抗肝癌I类新药;采用老药二次开发策略,将低毒性药效团引入濒临退市的替尼泊苷分子结构中,挖掘到活性强、DNA毒性显著降低的候选药物,有望为降低靶向拓扑异构酶II药物的DNA毒性提供普适性的方法。
报告时间:9月26日(周四)晚上19:30-21:00
报告地点:海洋学院315报告厅